kaiyun开云上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,我被分配到了太原钢铁厂,很快被安排到太钢第二轧钢厂机电工段当工人,这是当时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必经之路——接受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的再教育。
二轧厂是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厂,生产热轧硅钢片,条件比较差,生产环境恶劣。车间里高温、脏、劳动强度大,尤其是一线工人,即使在炎炎酷暑也得经受通红的钢材的炙烤,为了不使皮肤被灼伤,工人们必须穿上帆布工作服,虽然现场有超大风扇不停地工作,汽水供应充足,高温依然让工人们的工作服始终是湿的,干了则是白白的汗渍和云碱,散发着一股呛人的汗臭味。其工作的艰辛和强度,一般人难以想象。我所在的班组叫动修组,负责全厂的风、水、气、供热管道和相关设备的维修,虽然我们没有一线工人那么辛苦kaiyun开云kaiyun开云,但遇到抢修也必须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。
当时我们组人数并不多,所以工作量还是蛮大的kaiyun开云,很少有没活儿的时候,组里的师傅们多半人到中年,也有和我年龄相当者,但已经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。他们善良厚道kaiyun开云,都很优秀,工作认真负责,无论工作上、技术上还是生活上都对我毫无保留kaiyun开云。我们之间的相处没有隔阂、没有猜忌、很坦诚,不论谁家有事都会相互帮助。
有一年,我从太原市迎新街往五一广场搬家,我们全组出动,每人用自行车带了一些东西,骑行10多公里,帮我完成了搬家,他们还帮我在房间里安装了土暖气。我结婚时,我们工段领导和组里的师傅们送来了贺礼,虽然那时的礼金才5角钱,但那份情谊和祝福却是无价的。当年人们的收入都不高,我的月工资也只有45元。
上世纪70年代,我被调到学校工作,离开厂里时师傅们建议照张相,留个纪念,于是就有了这张合影。
虽然我离开了工厂,但一有机会我就会去看他们,遇到事情,更是会频繁往来。四十多年过去了,年龄大些的师傅们已经相继离世,每每翻看旧照或者遇到二轧厂的老人们,那段岁月就会浮现在脑海中,让人眷恋、感慨。
那里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工作场所,那里有我曾经朝夕相处的师傅们和朋友们,人生最不能忘却的就是那些烙印了自己生活轨迹的一个个“第一”。